“既然在附近找不到,那怎么不到全国各地去找?我一直说的,为了质量花钱没问题,自己找不到,就让专业的人去找。
找不到刀具厂不会找钢铁厂吗?把我们的要求提出来,让他们定制生产。
如果你们自己没有门路的话,可以让销售部的人联系我们的经销商,让他们代为给你采购,这种有利可图的事,他们打破的脑袋也要抢。”
“是我的格局小了,为了物流运输节省成本,只想到周边地区去,想不到到全国去找。”
“以现在国内的经济形势,国企的生活也不好过,生存都是问题。
你有订单给他们,把你当大爷来拜,也可以的。
你什么时候见过我为研发省钱的,电机马达这方面,我投了不少钱下去了吧。
没有付出,哪有收获,我以前说的控制成本是指大规模投产以后,我们的需求量大了,就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压缩成本。”
“我明白了,如果自己没有门路,就让经销商他们去找,他们在当地神通广大,肯定有办法的。”
“你也要注意货比三家,别让人把你当成大水鱼。
还有一个那些刀具的材料,硬度什么数据你都做好了吧。”
“我们这里有完善的检测工具,这些数据基本上都有。
而且我们的研究人员,有几个就是材料学专业的,一般的材料检测都不是问题。”
“那就好,我现在的基本要求,就是跟外国的厂家产品质量一样,下一代的产品要比他们先进。
其实我们这些产品的核心就是电机马达,在我有限的知识里,只要速度够快,一根小木棍也能比利刃厉害。”
“那肯定是的,在高速马达的带动下,一根木棍的杀伤力比刀刃强多了。”
“难怪说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。
如果是这样,我们就要转变一下思路,刀具钝一点没问题,只要硬度够,在高速马达的带动西下,一样可以比美锋利的刀具,你看我们可不可以使用不锈钢做材料。
这样就可以做到美观漂亮,又不容量生锈,还可以防止伤到搞清洁的用户。”
“用不锈钢做的话,成本会比较高,而且强度有可能达不到要求。”
“这样啊,原谅我这个外行不懂的这些东西,那你们就继续研究用什么材料,又有效果,又节省成本。
现在首先的是参考他们的产品,做出近似的,推出市场。
他们的产品既然得到市场的认可,绝对是有他们的道理的,这个值得我们学习。
刚才我们既然说到高速马达,我想了解一下现在我们的水平去到哪里?还有多少进步的空间?”
“说起来惭愧,因为历史的原因,我国电机马达起步较晚,与此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电机马达差距很大,我们正在努力追赶。
而我们公司现在自己生产的马达,也是仿照世界上比较先进的,暂时还没有制造最先进马达的能力。”
“没事,这个我可以理解,既然技术上落后这么多,那我们只能先靠抄作业来追赶。
我会让美国公司那边的人,把市面上能见到的先进马达成品,全都够买回来,你们试着拆解研究,人不够的话,就去招回来,技术力量不够的话,就去找各家院校专业研究马达的教授合作。
如果有可能的话,我会让他们购买一些专利马达技术回来,你们不要浪费我的心血,消化不了。”
“能说说你的要求吗?让我们有个方向去做。”
“很简单高效、节能、微型、无噪音。
我们的产品主要是应用在家用电器上面,在家庭里面这4点是无可避免的。
以后的话有可能要用在电动汽车上面,不过这些最起码要10年以后。
你们现在先慢慢学习、研究、积累技术,争取先把家庭用的产品生产出来。
自己做作业会不会,难道CTRL+C和CTRL+V都不会吗?”
“你的意思是让我们盗用抄袭别人先进的马达技术?”
“错了,是模仿参考、逆向研究,不是山寨盗用。
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天才,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,学习的过程当中,难免不了的模仿参考,就以强大的日本汽车为例子来说。
日本汽车的萌芽在二十世纪初,最开始的发展思路非常简单粗暴,就是引进和模仿。
在这一阶段,日本汽车制造企业进口及销售欧洲汽车,并基于欧美车型来制造名义上属于自己的汽车。
那时的日本车企,只能逆向研发欧美车企的产品,相比福特、通用等品牌,无论是品质,还是销量都差距较大。就连日本本土的消费者也看不上,更别提出口其他国家了。
彼时的日本汽车产业,虽然落后但是却一直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,积累了不少汽车制造的经验。
社会经济的发展、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批量生产系统和全国销售网络的建立,令日本汽车工业在本土市场进入了相对高速发展期,面向海外市场的心思也更加活泛起来。上世纪七十年代,日本汽车工业走上了海外市场的“打怪升级”之路。
真正带来改变的是1973年的石油危机,石油价格的飙涨首先击垮的,就是一众以大排量汽车产品为主的美系品牌。
美国汽车消费者们在切实感受到汽车价格的逐步高企之后,开始寻找小排量、经济、实惠的车型。日本也在八十年代超过美国成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国。
你看,既然有了这么好的先例,我们不去学习吗?成功必然有他的道理,直路上我们比不过他们,难道就不懂弯道超车了吗?
不过你们也要跟着学习一下他们的质量管理体系,他们的产品质量真做的好。”
“原来日本的汽车还有这样的历史,我以前怎么没有听说过?如果是这样的话,我懂了,知道以后该怎么做。”
“这些东西我还是在香港看到的,国内基本上都没有怎么宣传,他们只是在宣传日本一切做得这么好,质量这么高。
但是从来就没有说过他们的发家史,就像我最近在电脑杂志上,看到世界首富、微软创始人比尔.盖茨的传奇人生,激励着全世界无数的少年儿童。
特别是其中途辍学的“壮举”更是让广大少年朋友们津津乐道。
步其后尘“下海”创业的少年哪一个不想成为新生代的比尔.盖茨?于是我们便从各种媒体中不断得到有少年“下海创业”的消息,而且还都是从正面加以报道,这就更让待在岸上的同学们跃跃欲试了。
其实你们以为他起家靠的什么?他当初起家是主要是IBM要发展个人电脑,要找一个操作系统,而比尔盖茨他妈恰好又是IBM的董事,然后就他就获得了这么一次机会。
然而比尔盖茨并没有开发出任何操作系统,但是他当时因为混IT圈,也算是一个小极客。
他知道有个公司正好有这么一个系统,当时盖茨还把IBM介绍给这个系统公司的老板,然而IBM当时提出完全购买那个系统公司,结果可想而知,那个公司老板不卖。
后来IBM又找到比尔盖茨,结果比尔盖茨说他可以弄到系统,因为他知道有另外一家仿DOS系统的,比尔盖茨花了很少的钱把那个盗版的系统买过来,然后同IBM谈装一台机器给几十美金,之后逐渐发展成了微软。
然而真正开发出系统的公司最终被微软挤出了市场,而且最终被微软收购,那个老板之后醉酒身亡。
这个就是成功人士的励志史,我相信你们基本上都没有听说过,这个也是我在美国的时候无意中听回来的。
虽然不知道可信度高不高,但是按常理推断是有可能的,他的母亲是IBM的董事,这个是事实,有这个关系网在,一切皆有可能。”
“我给你吓到了,一连两个我们基本不知道的故事,但是你的意思我明白了。”
“明白就最好,这里以后就改名字叫,特斯拉产品研发中心,我希望我们以后用到的电机马达全部从这里生产出来,努力加油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