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宋也有金锭,外观与银锭类似的肥皂状,但大多不作为民间主要流通的货币,主要用以官方军费开支消耗或是皇帝高兴了赏赐使用。其大小也是分几种,少则几两,多则几十两。
这时,一名助理取来了样币,刘德秀示意直接呈给马速。
马速拿在手上,还没仔细端详,其精致的造型和纹理,尤其是摸着这个时代钱币从未有过的硬币边齿,就有一股久违的熟悉感。
前世谁手里没有几枚硬币,尤其是小孩的存钱罐,装的都是各种硬币,满满的童年回忆。
“这个齿状的造型是为了防滑吗?”岳霆自小跟随马速,注意到马速的动作,不懂就问。
“呵呵,有这方面的考虑,但更重要的功能是防伪。”
“这怎么能防伪呢?”
“你想想现在市场上流通的碎银就知道怎么回事了。而且,不要小看这个边齿,可是要用专门的滚边机、160吨冲床等多道工艺,才能制造出来。”
前世有传说,是牛顿发明了边齿这种硬币的元素。即在硬币的边缘刻上有规则的刻痕,如果有人试图剪下银币的一部分,必然会破坏硬币的边齿,这样老百姓可以很简单地通过看硬币的边齿是否完整,来判断这个硬币是否被人动过手脚。硬币边齿的最大的功能实际是防伪。
“哦,我明白了。即使文盲也能初步判断真伪和是否足量。对了,不识字的人怎么判断硬币的币值呢?”
“我们设计时,按照总阁主的建议,每一种币值有不同的图案,如50两就是鼎、20两是长城、10两是斗拱、1两是中国结。金银币均是如此,至于金银币区分,那就更直观了,看颜色就行。”刘德秀解释到。
“我们的币值中的一两是多少?”
“等于42克,比市面上的一两略重一点点。”
……
众人纷纷议论时,马速也在认真查看这些样币的细节。
虽设计时他审核过方案,但实物制作出来,却是更为直观。总体看很是精致,采用了这个时代不太主流的透视手法和浅浮雕,让长城、鼎、斗拱等中国独有的符号栩栩如生,立体感十足。
说到透视手法,前世有许多人宣传为西方人的文化贡献。其实早在唐朝,就发明了透视画法,比西方早了700多年。如唐代懿德太子墓中的壁画、宋张择端《清明上河图》、宋郭忠恕《明皇避暑宫图》、明·仇英《园林清课图》。
当然,众人印象中的大多数中国画,基本上没有运用透视。
其实,这是中国画发展到了另一个阶段。古人用的“焦点透视”极少,但却发明并运用了新的“散点透视画法”,这样更能发挥中国画那种“求意不求型”的更高境界。
但中华阁货币的设计,不是只为文人墨客服务。讲究的是让所有人都能欣赏,透视便是所有人视线中的自然成像反馈,更符合百姓的审美习惯。
马速心想,如此精美的设计和制作工艺,应该可以傲立全球了。
一旦面世,想必会受到许多人的喜爱,甚至收藏起来不进入市场流通。即使这些金币,拿去和西亚、中亚甚至欧洲流通,都是可以预期的。看来金币发行量要加大才行。
“不错,很精致、美观,无法仿制。除背面的图案外,正面有楷书的量度标注,雅俗共赏。尤其是发行编号,是12位阿拉伯数字来表达发行年份、生产编号等信息,也能起到一点防伪作用,更重要的是,可追根溯源。”马速很满意,直接拍板确定了硬币的方案。
“批量制造准备就绪了吗?”马速继续询问。
“是的,材料按发行计划,已储备了200%。其中黄金150吨,白银2000吨,铜2万吨、铁4万吨,还有3000吨铅、锌、锡、镍等金属。质量较轻的铝合金已能实验室生产,暂时还无法工业化,一旦电力供应彻底解决后就能突破。当然,现阶段考虑到百姓的认同,主要还是以铁、铜、金、银币为主。”刘德秀回答到。
这些年从东南亚地区和倭国等地,开发了16座铜、锡、金、银矿。这些均是前世资讯提示下,马速亲自去勘测后,找到的易开采、运输条件较好的富矿。其他条件略差,但储量丰富的,中华阁采取的是先占领、建设,再逐渐开发的策略。
故中华阁的银行有丰富的资源做支撑,不用担心发展起来,发生挤兑后破产的事情。
“制造硬币的专用设备、生产线也已安装到位,主要设备有专用的专用精轧碾片机、冲床、轧边机等。高强度合金母版也完成了研制,制作出来的金银样币都十分精美,无法仿制。”
“好吧,既然筹备工作已完成,那就开始启动生产吧。至于货币的发行,先易后难,金银币先从西辽、西夏、大理等地开始发行,铜铁币主要供应倭国和海外地区。之后再向其他王朝推行。其他人接着说事吧。”
葛邲是行政总管,相当于负责民生的宰相,汇报道:
“厦门、金门、弯岛以及周边国家或王朝根据地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,我们这些年加大了移民进度工作。人口来源除金朝所辖的中原沿海地区外,将重心转向了福建、广东、荆湖南路(湖南)、广西、贵州、四川等南方地区,尤其是地少人多的山区。现在我们辖地范围的百姓总数已达到了463万,这还不包括我们在西域、蒙古以及沿海基地的军队成员。”
“但人口猛增,给我们带来一个很大的隐患,就是粮食自给率只有20%。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比例,一旦采购渠道中断,就将出现大问题。甚至可能会让百姓恐慌和动荡。”
“是呀,民以食为天,我们的发展理念说得天花乱坠,都不如让老百姓吃饱穿暖,他们才会真正信任我们。”林大中也感叹到。
“厦门、弯岛的气候、土地资源养活2000万人也足够了吧,怎么会出现粮食问题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