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皇帝听到这个消息以后,立刻就怒了,让人彻查此事,然后加强了“七皇子”身边的侍卫,生怕“七皇子”再出现什么意外。
而六皇子听到这个消息以后,整个人直接瘫坐在了椅子上,谁会选在这个时候刺杀呢?
答案已经很明显了,除了自己还能有谁?可是自己根本就没有派人去刺杀“七皇子”啊?
但是现在自己就算是解释也没有用了,毕竟皇上已经怀疑自己了。
而现在皇上对“七皇子”如此重视,自己要是对“七皇子”动手的话,那皇上肯定会怀疑自己,可是要是不动手的话,难道就这样看着“七皇子”成为皇上吗?
六皇子一时之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,不知道该如何是好?
而林丛云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,让六皇子自乱阵脚,只要六皇子开始慌了,那就会让人抓到大把的证据。
果然,没过多久,六皇子就忍不住动手了,只是六皇子还没有动手呢,就被皇上给抓了个正着,人赃并获,六皇子根本就没有解释的机会。
而狗皇帝在抓住六皇子以后,直接就将六皇子给关了起来,毕竟皇上现在只有“七皇子”一个儿子了,要是“七皇子”再出什么事情的话,那大川的江山可就真的后继无人了。
在关起六皇子以后,狗皇帝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了,毕竟狗皇帝的年纪已经大了,身体不好也是很正常的事情。
而“七皇子”方昕雷,每天都在狗皇帝的身边侍疾,衣不解带的照顾皇上,让狗皇帝十分的感动。
但是让狗皇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他身体不好是因为“七皇子”每天给他下慢性毒药,所以他的身体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,衰败的这么快。
狗皇帝就算是再傻,这个时候也察觉到了不对劲,毕竟他的身体之前还是很好的,可是“七皇子”方昕雷在自己的身边侍疾以后,自己的身体就越来越差了,要说这里面没有“七皇子”动手脚的话,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的。
只是现在“七皇子”每天都守在他的身边,他根本就没有机会将这件事情告诉别人,而且整个皇宫都已经被“七皇子”给控制了,自己就算是想要传消息出去,也根本就做不到。
这一刻,狗皇帝才意识到,原来“七皇子”之前一直都在扮猪吃老虎,为的就是今天,可是狗皇帝怎么都想不明白,自己之前也没有亏待过“七皇子”,为什么“七皇子”要这样对自己呢?
只是,狗皇帝注定是想不明白这件事情了,因为“七皇子”根本就没有打算让狗皇帝继续活下去。
这天晚上,“七皇子”方昕雷照常来到狗皇帝的寝宫,给狗皇帝喂药。
只是在给狗皇帝喂药的时候,“七皇子”方昕雷却对着狗皇帝说道:“父皇,儿臣知道您不甘心,但是您放心,等儿臣登基以后,一定会好好对待大川的百姓,不会让大川的百姓受到一点伤害,只是您,儿臣却不能留了。”
说完以后,“七皇子”方昕雷就将手中的药给狗皇帝喂了下去,没过多久,狗皇帝就睁着眼睛去世了。
七皇子方昕雷登基之日,晨光初破晓,天际泛起温柔的蓝紫。他身着龙袍,步履沉稳地踏入金銮殿,目光中既有帝王的威严,又藏着不为人知的深沉。
大典之上,百官跪拜,山呼万岁之声震天动地。
大典一结束,方昕雷未及稍作歇息,便下旨召见丞相与几位重臣,于御书房内密议。
他坚毅的脸庞缓缓开口,声音不高却掷地有声:“朕知将军府一案,乃先皇昔日之误,今朕既已登基,自当拨乱反正,还忠良一个清白。”
此言一出,满座皆惊,丞相更是率先跪拜,高呼:“陛下圣明,此乃大川之幸,百姓之福!”
随后数日,方昕雷亲笔撰写平反诏书,字字珠玑,情深意切,不仅昭告天下将军府之冤屈,更追封已故将军为护国忠烈,赐其家族以无上荣光,并亲自前往将军府旧址,亲自将诏书与赏赐之物交予已经从边云关回来的方德勇的手中。
那日,将军府前,红绸高挂,鼓乐齐鸣,虽是平反之日,却无半点哀戚,唯有重获清白的喜悦弥漫。
林丛云等人站在府门前,望着那面重新挂起的“护国将军府”牌匾,心中五味杂陈。
这几年从京城到边云关,又从边云关回到京城,他们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,如今终于能够洗刷冤屈,重新站在阳光下。
方德勇,不,或许现在应该称他为方将军,他身披铠甲,腰悬宝剑,眉宇间透露出坚毅与威严。
他望着那面牌匾,眼中闪烁着泪光,那是激动与感慨的泪水。
至此以后,方德勇重新披上了战甲,率领大军南征北战,为大川开疆拓土,立下赫赫战功。
而方昕雷则坐镇朝中,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,使得大川国力蒸蒸日上,百姓安居乐业。
他始终记得自己对祖母的承诺,绝不让忠良再受冤屈。他设立专门的机构,用以监督官员的言行举止,确保朝廷的清明与公正。
在他的励精图治下,大川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昌盛。
然而,方昕雷并未因此沾沾自喜。他深知,身为帝王,肩负着的是整个国家的未来与命运。
他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以应对各种挑战与危机。
边云关外,胡人屡次进犯边境,企图掠夺大川的财富与土地。
方昕雷得知消息后,立即下旨命方德勇率领大军前往边云关迎敌。
方德勇接到圣旨后,毫不犹豫地带领大军奔赴战场。
经过一场血战,方德勇率领的大军成功击退了胡人的进攻,保卫了边云关的安宁。
消息传回京城,方昕雷龙颜大悦,下旨嘉奖方德勇及全体将士。
此后数年间,方昕雷与方德勇君臣同心,共同为大川的繁荣与安宁付出努力。
他们的事迹被百姓传颂,成为大川历史上的一段佳话。